图书介绍

TCP/IP协议与网络管理标准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TCP/IP协议与网络管理标准教程
  • 肖新峰,宋强,王立新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522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107MB
  • 文件页数:474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TCP/IP协议与网络管理标准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TCP/IP概述1

1.1 TCP/IP简介1

1.1.1 TCP/IP的起源1

1.1.2 TCP/IP标准制定3

1.1.3 TCP/IP标准组织4

1.1.4 TCP/IP的特性与应用5

1.1.5 互联网的地址6

1.1.6 域名系统7

1.1.7 封装7

1.1.8 分用8

1.2 TCP/IP体系结构模型9

1.2.1 网络互联9

1.2.2 TCP/IP工作模型11

1.2.3 TCP/IP协议层11

1.2.4 TCP/IP应用13

1.2.5 网桥、路由器和网关14

1.3 TCP/IP现状15

1.3.1 ARPANET15

1.3.2 NSFNET16

1.3.3 Internet应用16

1.3.4 Internet 217

1.4 TCP/IP标准17

1.4.1 请求注解18

1.4.2 Internet标准19

1.5 TCP/IP的发展趋势20

1.5.1 多媒体应用20

1.5.2 在商业上的运用21

1.5.3 无线Internet21

1.6 思考与练习22

第2章 ISO/OSI和TCP/IP模型23

2.1 OSI网络参考模型概述23

2.1.1 OSI的标准制定与测试23

2.1.2 模型将网络分解为层24

2.1.3 ISO/OSI网络体系结构25

2.2 TCP/IP网络模型31

2.2.1 TCP/IP网络访问层32

2.2.2 TCP/IP Internet层33

2.2.3 TCP/IP传输层34

2.2.4 TCP/IP应用层34

2.3 TCP/IP各层安全35

2.3.1 Internet层的安全性35

2.3.2 传输层的安全性38

2.3.3 应用层的安全性39

2.4 TCP/IP相关属性40

2.5 协议分析43

2.5.1 协议分析的角色43

2.5.2 协议分析器要素44

2.5.3 协议分析器设置46

2.6 实验指导46

2.7 思考与练习50

第3章 链路层协议53

3.1 数据链路层协议53

3.1.1 SLIP54

3.1.2 PPP56

3.1.3 PPP连接的特殊处理60

3.2 MAC子层62

3.2.1 IEEE 802.3 MAC帧格式63

3.2.2 MAC寻址64

3.3 以太网65

3.3.1 以太网的发展65

3.3.2 IEEE以太网标准符号67

3.3.3 桥接式以太网68

3.3.4 交互式以太网69

3.3.5 全双工以太网70

3.3.6 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71

3.4 帧类型73

3.4.1 以太网帧类型73

3.4.2 令牌环帧类型77

3.5 实验指导80

3.6 思考与练习81

第4章 网络层——TCP/IP协议83

4.1 概述83

4.2 ARP85

4.2.1 ARP综述85

4.2.2 ARP缓存列表86

4.2.3 代理ARP89

4.2.4 ARP消息数据包90

4.3 RARP93

4.4 IP94

4.5 ICMP96

4.6 IGMP97

4.7 DHCP97

4.8 实验指导99

4.9 思考与练习101

第5章 网络层——IP协议103

5.1 IP协议概述103

5.2 IP数据报格式104

5.3 IP寻址106

5.3.1 IP寻址基础知识106

5.3.2 二进制和十进制107

5.3.3 IP编址109

5.3.4 IP地址空间113

5.4 子网及掩码113

5.5 IP路由120

5.5.1 IP路由表121

5.5.2 IP路由算法123

5.6 无类域间路由126

5.7 专用IP地址128

5.8 IP地址配置129

5.8.1 网络空间129

5.8.2 主机空间130

5.9 实验指导131

5.10 思考与练习132

第6章 网络层——ICMP协议134

6.1 ICMP概述134

6.1.1 ICMP基础知识135

6.1.2 ICMP消息的类型136

6.2 ICMP查询诊断消息138

6.2.1 时间戳请求与应答138

6.2.2 回波请求与响应140

6.2.3 地址掩码请求与应答141

6.2.4 路由器请求与通告142

6.3 ICMP差错消息144

6.3.1 目的不可达145

6.3.2 源端被关闭147

6.3.3 重定向148

6.3.4 超时150

6.3.5 参数问题152

6.4 ICMP应用152

6.4.1 Ping应用153

6.4.2 traceroute应用155

6.5 实验指导156

6.6 思考与练习156

第7章 网络层——DHCP协议158

7.1 DHCP简介158

7.1.1 DHCP的基本概念159

7.1.2 DHCP软件组成160

7.1.3 DHCP租约的其他信息161

7.1.4 理解DHCP服务162

7.1.5 理解DHCP的IP地址管理165

7.2 DHCP工作原理165

7.3 续租过程167

7.3.1 续租时间167

7.3.2 重绑定时间167

7.3.3 DHCP续租过程168

7.4 DHCP数据包结构169

7.5 DHCP中的广播和单播172

7.6 DHCP转接代理172

7.7 DHCP状态和过程173

7.7.1 DHCP地址发现过程173

7.7.2 DHCP地址更新过程175

7.7.3 DHCP地址释放过程178

7.7.4 DHCP引导请求消息示例178

7.8 BOOTP和DHCP的互操作性180

7.9 DHCP/BOOTP Relay Agents180

7.10 实验指导181

7.11 思考与练习183

第8章 传输层——TCP和UDP协议185

8.1 概述185

8.2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186

8.2.1 端到端的通信概念186

8.2.2 网络服务与服务质量188

8.3 端口和套接字189

8.3.1 端口190

8.3.2 套接字191

8.4 UDP192

8.4.1 无连接传输协议192

8.4.2 UDP首部193

8.4.3 UDP端口和进程194

8.4.4 UDP的机制195

8.4.5 数据报封装和解封装196

8.5 面向连接的协议197

8.6 TCP198

8.6.1 TCP概念199

8.6.2 TCP窗口原则200

8.6.3 TCP首部202

8.6.4 TCP应用编程接口205

8.7 TCP连接206

8.7.1 建立TCP连接206

8.7.2 终止TCP连接209

8.8 TCP错误控制机制211

8.8.1 处理损坏段211

8.8.2 丢失、遗漏和重复段212

8.8.3 无序接收和丢失确认段213

8.9 TCP封装和解封装214

8.10 实验指导214

8.11 思考与练习216

第9章 基础TCP/IP服务(应用层)218

9.1 应用层协议概述218

9.2 文件传输协议219

9.2.1 FTP概述220

9.2.2 FTP连接概述221

9.2.3 FTP操作及命令223

9.2.4 FTP实例225

9.3 远程登录227

9.3.1 Telnet概述227

9.3.2 网络虚拟终端229

9.3.3 Telnet选项230

9.3.4 操作模式233

9.3.5 Telnet实例233

9.4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34

9.4.1 SMTP概述234

9.4.2 SMTP工作机制235

9.4.3 SMTP组成236

9.4.4 SMTP实例241

9.5 超文本传输协议242

9.5.1 HTTP概述242

9.5.2 HTTP组成243

9.5.3 HTTP首部247

9.5.4 HTTP实例249

9.6 其他TCP/IP服务250

9.6.1 SNMP250

9.6.2 NetBIOS252

9.6.3 Finger254

9.6.4 Whois254

9.6.5 TFTP255

9.6.6 Echo255

9.7 实验指导255

9.8 思考与练习259

第10章 域名系统DNS261

10.1 DNS简介261

10.1.1 DNS的历史和背景262

10.1.2 DNS概述263

10.1.3 域名空间263

10.1.4 资源记录264

10.1.5 委托DNS授权266

10.1.6 映射域名到IP地址266

10.1.7 映射IP地址到域名-指针查询266

10.2 域名解析267

10.3 域名服务器269

10.3.1 域名服务器操作269

10.3.2 DNS服务器类型270

10.3.3 DNS客户端272

10.4 域名系统消息272

10.5 DNS高速缓存的重要性277

10.6 DNS配置文件和资源记录格式278

10.6.1 SOA记录279

10.6.2 地址和别名记录280

10.6.3 将地址映射为名称280

10.6.4 处理回送地址281

10.6.5 获取和存储根服务器数据282

10.7 DNS实用程序283

10.8 DNS存在的问题283

10.9 动态DNS284

10.9.1 扩展DNS284

10.9.2 UPDATE DNS消息格式285

10.9.3 IBM的DDNS实现287

10.10 实验指导290

10.11 思考与练习291

第11章 IP组播293

11.1 组播技术简介293

11.1.1 IP组播发展简史293

11.1.2 组播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294

11.1.3 组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95

11.1.4 组播设备和市场前景296

11.2 IP组播协议297

11.3 组播编址299

11.3.1 单个物理网络上的组播技术300

11.3.2 网络段之间的组播技术300

11.4 网际组管理协议301

11.4.1 IGMP消息302

11.4.2 IGMP操作303

11.5 组播传送树303

11.6 组播转发算法304

11.6.1 反向路径转发算法304

11.6.2 基于中心的树算法305

11.6.3 组播路由协议306

11.7 距离向量组播路由协议307

11.7.1 协议综述307

11.7.2 建立和维护组播传送树308

11.7.3 DVMRP隧道309

11.8 组播OSPF310

11.8.1 MOSPF协议综述310

11.8.2 MOSPF和多个OSPF区域311

11.8.3 MOSPF和多个自治系统312

11.8.4 MOSPF互操作性312

11.9 独立协议组播312

11.9.1 PIM密集模式313

11.9.2 PIM稀疏模式314

11.10 互联组播域316

11.10.1 组播源发现协议316

11.10.2 边界网关组播协议318

11.11 组播主干网318

11.11.1 MBONE路由319

11.11.2 IP组播流量与拥塞控制320

11.11.3 组播在企业中的应用323

11.12 实验指导324

11.13 思考与练习325

第12章 IPv6协议328

12.1 IPv6概述328

12.1.1 IPv6产生的原因328

12.1.2 IPv6优点及现状329

12.2 IPv6地址空间330

12.2.1 IPv6地址格式330

12.2.2 IPv6地址类型331

12.2.3 IPv6地址分配332

12.2.4 IPv6单播地址333

12.2.5 任播地址338

12.2.6 多播地址338

12.3 IPv6数据包格式339

12.3.1 IPv6基本首部339

12.3.2 IPv6扩展首部342

12.3.3 逐跳选项扩展首部344

12.3.4 源路由扩展首部345

12.3.5 分段扩展首部346

12.3.6 身份验证扩展首部347

12.3.7 封装安全有效负载首部348

12.3.8 目的选项首部348

12.4 ICMPv6348

12.4.1 ICMPv6消息处理规则349

12.4.2 ICMPv6首部349

12.4.3 ICMPv6查询消息350

12.4.4 ICMPv6错误报告消息352

12.5 IPv6新增特性354

12.5.1 自动配置354

12.5.2 无状态自动配置355

12.5.3 DHCPv6356

12.5.4 IPSec356

12.5.5 服务质量359

12.5.6 移动IPv6360

12.6 IPv4到IPv6的过渡362

12.7 实验指导363

12.8 思考与练习364

第13章 管理TCP环境366

13.1 网络安全概述366

13.2 网络安全性368

13.2.1 常见IP攻击方法368

13.2.2 IP服务的漏洞问题369

13.2.3 漏洞、后门和其他非法闯入点370

13.2.4 IP安全原理371

13.3 常见的攻击方式372

13.3.1 常见恶意程序372

13.3.2 拒绝服务攻击376

13.3.3 分布式服务拒绝攻击378

13.3.4 缓存溢出380

13.3.5 欺骗380

13.3.6 TCP会话截击381

13.3.7 网络窥视381

13.4 维护IP安全问题382

13.4.1 补丁和修复程序382

13.4.2 识别攻击签名384

13.5 IP安全措施385

13.5.1 防火墙及代理服务器386

13.5.2 网络地址转换391

13.5.3 其他设施和服务393

13.6 实验指导395

13.7 思考与练习396

第14章 TCP/IP、NetBIOS和WINS399

14.1 NetBIOS简介399

14.2 Windows 2000中的NetBIOS403

14.2.1 深入探讨NetBIOS403

14.2.2 NetBIOS的用途405

14.2.3 NetBIOS的工作原理405

14.2.4 注册和保护NetBIOS名称406

14.2.5 NetBIOS名称解释406

14.3 NetBIOS名称407

14.3.1 NetBIOS名称的结构407

14.3.2 NetBIOS名称类型和后缀407

14.3.3 NetBIOS作用域和标识符408

14.4 NetBIOS名称注册和解析408

14.4.1 节点类型的名称解析策略409

14.4.2 NetBIOS名称缓存和LMHOSTS文件410

14.4.3 WINS名称注册和解析411

14.4.4 DNS和HOSTS文件412

14.5 TCP/IP上的NetBIOS413

14.6 WINS服务器415

14.6.1 WINS的工作原理415

14.6.2 不同的WINS配置416

14.6.3 WINS服务的新特性416

14.6.4 WINS服务器417

14.6.5 WINS代理418

14.6.6 WINS复制418

14.6.7 集成WINS和DNS419

14.7 WINS和NetBIOS的故障诊断422

14.8 实验指导424

14.9 思考与练习425

第15章 网络接口427

15.1 以太网427

15.1.1 以太网的发展427

15.1.2 以太网标准符号428

15.1.3 以太网帧格式429

15.1.4 10Mbps以太网431

15.1.5 快速以太网433

15.1.6 千兆以太网435

15.2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437

15.3 综合业务数字网438

15.3.1 ISDN概述438

15.3.2 ISDN的接口440

15.3.3 宽带ISDN441

15.3.4 ISDN封装441

15.3.5 ISDN的用法442

15.4 串行线路接口协议443

15.5 X.25444

15.5.1 X.25分组级的功能444

15.5.2 X.25分组级分组格式444

15.6 帧中继447

15.6.1 帧中继概述447

15.6.2 帧中继的应用449

15.7 异步传输模式450

15.7.1 ATM概述450

15.7.2 ATM的信元450

15.7.3 ATM的工作方式451

15.7.4 ATM上的经典IP452

15.7.5 ATM LAN仿真455

15.7.6 ATM上的多协议456

15.8 思考与练习457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459

热门推荐